多地积极恢复和扩大消费,“熟悉的烟火气回来了”******
原标题:多地积极恢复和扩大消费 “熟悉的烟火气回来了”(经济新方位·大力提振市场信心)
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,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。
元旦假期,商务部重点监测零售企业的粮油食品、饮料、日用品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1.3%、10.2%、2.6%;据商务大数据监测,“2023全国网上年货节”前5天网络零售额达2080亿元,比上届同期增长4.7%……近期,各地商业和餐饮行业积极复工复产,群众生产生活逐渐有序回归正常。
近日,本报记者在多地采访消费市场恢复情况。“熟悉的烟火气回来了”,成为许多商家与消费者的共同感受。
北京
消费季亮点纷呈
近期,北京市不少商圈客流迅速回升。作为北京美食地标的簋街,多家餐馆烟火旺盛,这条全长1472米的美食街已有90多户商家恢复营业,一些餐厅恢复24小时营业。数据显示,北京线下餐饮、酒吧、KTV等消费业态正逐步回归常态。
与此同时,北京居民在出游、休闲娱乐等方面消费潜力也不断释放。“周末带孩子去了趟环球影城,从入口处就开始排队,人很多!”北京居民彭女士说,不少项目排队在一小时以上。美团数据显示,北京环球度假区近期门票订单量周环比增长68%,较去年同期增长近三成。
北京各大雪场最近出现了北京冬奥会、冬残奥会之后的新一轮火热场景。在延庆奥林匹克园区,滑雪爱好者们从山顶呼啸而下。“早就想来滑一滑‘奥运赛道’了。”滑雪爱好者李女士说。除了赛道,该园区同步开放的国家雪车雪橇中心“雪游龙”、冬奥村度假酒店也吸引了众多游客。
位于延庆区香营乡后所屯村的民宿“风拾光居”已恢复营业,民宿负责人吕和利告诉记者:“元旦假期3天,天天客满,春节期间的客房现在也预订一空。”数据显示,元旦假期,延庆区共接待游客12.9万人次,实现旅游收入1900万元。“春节快到了,相信会有更多游客选择住民宿,体验乡村休闲生活和红火春节气氛。”延庆龙源里民宿负责人訾运卿表示。
记者从北京市商务局了解到,北京各级商务部门和商业服务业企业有序推进复工复产,多措并举丰富商品和服务供给。北京消费季全域联动、亮点纷呈,60余个商圈、千余家品牌开展年味特色促销,东城区、大兴区、延庆区等发放百万消费券实在惠民。元旦假期,北京市商务局重点监测的百货、超市、专业专卖店、餐饮和电商等业态企业实现销售额35.3亿元,恢复至2022年同期的83.8%。
广州
大型促消费活动添动力
“看电影,逛街,再吃晚饭……”广州居民李女士和家人来到正佳广场消费。“这是我们两个月以来第一次堂食,比我想象的热闹多了。”李女士说。据订餐平台统计,元旦假期,广州堂食线上交易额环比前一周增长121%。
近日,广州市陆续推出多个大型促消费活动,政府搭台、商家唱戏,吸引居民回归线下消费。新近启动的广州国际购物节,将持续至1月底。
“我们相信,购物节活动将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,提振市场信心。”正佳广场负责人表示。
记者了解到,购物节期间,广州市将持续开展“羊城欢乐购”政府消费券发放、家电“以旧换新”等活动。各区推出丰富多彩的促消费举措,例如荔湾区开展欢乐购主题展销,组织区内优质企业集中展示商品,举办新春醒狮表演、换装巡游、游戏游园等活动;海珠区开展“百企暖冬”消费节,组织线上线下平台开展让利活动,超过100家企业参与……
据悉,广州还推出了时尚消费节、国际美食节、网上年货节等大型促消费活动。广州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各项活动将进一步发挥流量牵引作用,为消费复苏积蓄新动能、增添新动力。
重庆
发放消费券、惠企补贴
冬日夜晚,重庆市南岸区南滨路灯光亮起,一顶顶五颜六色的帐篷依次排开,摊位前围满逛“夜市”的人。“每个摊位都很有意思,这是刚才买的零食。”重庆居民小赵告诉记者。
“您对哪款车型感兴趣?目前我们有优惠活动。”重庆两江新区长安深蓝汽博店,销售人员热情招呼进店顾客。满减、补贴、抽奖……两江新区的汽车销售店纷纷推出新能源汽车购买优惠活动,前来咨询和试驾的消费者不少。
恢复和扩大消费离不开政策支持。重庆市大力培育消费新动能,推出一系列促消费政策和活动,并联动四川成都举行双城消费节。“通过双城联动,希望尽快掀起消费热潮。”重庆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。
重庆各区县和相关企业积极为消费市场暖场:在渝中区,元旦假期针对双城消费发放惠民消费券和“城市福袋”;北碚、南川、梁平等区县也陆续推出消费券……
“我们的项目获得了政府50万元支持补贴。”重庆金弓集团有限公司行政负责人蒋莉介绍,目前,该公司商业平台入驻商家27家,包括餐饮、酒店等服务业态。“我们将把补贴用于举办线下活动、项目建设等方面,助力进一步提振消费。”蒋莉说。
元旦假期,重庆主要商圈和重点监测商贸企业实现零售额72.85亿元,消费市场信心正在稳步恢复。“接下来,我们将持续深化落实促进消费恢复和支持个体工商户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,鼓励企业广泛开展促销活动。”重庆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说。
外资机构观点趋于一致:看多中国经济 做多中国资产******
随着A股2023年强势开局,外资唱多热情持续高涨,继高盛之后,摩根士丹利也加入了再次看涨A股和人民币的队伍。
据证券时报记者了解,不少外资机构对中国资产的看法更加乐观,认为新年行情值得期待。
开年以来北向资金加速流入也证实了这一点。2023年以来,北向资金净流入额超330亿元,自2022年11月以来的净流入额已接近1300亿元。
上调中国股票市场评级
华尔街大行高盛刚发布策略报告,将明晟中国指数12个月目标从70点上调至80点,摩根士丹利紧随其后,也将明晟中国指数的年底目标上调至80点。
1月9日,摩根士丹利分析师Laura Wang等人在最新报告中指出,2023年中国GDP和企业利润将加速增长,中国股市将成为全球表现最佳的股市。摩根士丹利维持增配明晟中国指数,并将该指数年底目标位从70点上调至80点。
摩根士丹利研报指出,2023年中国的GDP和企业利润将加速增长,同时内外部风险均下降,这或将推动相关估值进一步上涨。
明晟中国指数最新收盘报70.42点,自去年10月底最低点46.92点以来,已经累计反弹50%。摩根士丹利将该指数目标点位上调至80点,认为该指数还有超过10%的上涨空间。
去年12月,摩根士丹利上调中国股票在全球新兴市场中的评级至“超配”,这是该机构对中国股市维持近两年谨慎态度后做出的首度上调。
在进一步上调明晟中国指数目标位时,摩根士丹利指出,其正在对中国股权风险溢价(ERP)重新评估,不少因素证明属于A股的牛市周期已经开启。
对于人民币走势,摩根士丹利同样乐观。它认为,人民币到2023年底将升至1美元兑6.65元人民币,较当前水平上涨1.8%。
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市场策略师王滢表示,摩根士丹利目前对欧美股市、尤其美国市场较为谨慎,中国股市将成为下一阶段全球股市的领跑者,全球新兴市场都将有不错表现。“我们对中国股票市场评级上调,不仅仅是基于抗疫政策的调整。根据我们的历史经验,有七个主要类别因子,会在不同时间对股市产生较大影响,可以帮助我们更好捕捉股市的拐点。”她说。
王滢进一步分析,“尽管宏观经济和估值两大因子并不突出,但其余五大因子正同时向好转变,包括全球收紧的流动性在明年会有明显改善;中国政策周期向好;强势美元告一段落,人民币有望重新升值;中美双边关系改善;中国的监管框架已经整体确立。”
看多中国资产再成共识
随着中国经济的复苏预期不断增强,A股市场与人民币汇率强势表现,外资“真金白银”加码买进中国资产。
Wind数据显示,2023年以来,北向资金已净买入335.20亿元,其中1月5日净买入127.53亿元,这也是自2022年12月1日以来,北向资金再度单日净买入超百亿。实际上,自2022年11月以来,北向资金就已呈现出加速流入的势头,期间净买入额达1286.28亿元。
人民币汇率在此期间也强势反弹。2023年首个交易日,在岸及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盘中双双升破6.9关口。随后,人民币汇率持续反弹走强,截至1月10日16时30分,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收盘报6.7772,新年以来已反弹逾1800点,累计涨幅达2.61%。
北向资金与人民币汇率共振,反映了外资机构对中国资产的普遍看好。高盛1月9日发布报告称,中国股市在年内有望上涨15%,人民币则料将升至去年4月以来的最高位。
高盛的策略报告称,将明晟中国指数的12个月目标从70点上调至80点,强调主要理由是整体估值较低,以及房地产、互联网监管和政策刺激等领域的多个支撑点。
此外,高盛预计到今年年底人民币兑美元将升至6.5,此前的预估值为6.9。
高盛策略团队认为:“在2023年的全球背景下,中国在经济增长、政策和通胀周期方面看起来处于有利地位。当前的市场背景让我们相信,继续减持或做空中国股票面临的风险明显高于做多中国股票。”
除高盛外,美国银行、汇丰银行、先锋领航等外资机构也看好2023年中国资产表现。
美国银行投资策略分析师曾指出2023年的十大交易趋势,其中的一大趋势便是做多中国股票。“中国有很高的超额储蓄,对中国股票仍然是反向做多交易策略。”
汇丰银行预测2023年中国GDP同比增速为5.0%,并显著调高了2024年中国GDP增速预测,从4.8%上调至5.8%。
先锋领航在最新发布的分析报告中指出,当前中国正致力于优化疫情防控措施、促进疫苗和药品研发、改善医院设施,这些手段有助于稳定经济,预计2023年3月之后,中国的整体经济将看到更为明显的反弹,中国2023年全年GDP的增速有望达到4.5%左右。
(文图:赵筱尘 巫邓炎)